有一種人越是渴望愛,就越常在等待裡溺水。

不是因為太脆弱,而是太深情。
太習慣把愛的種子撒在別人身上,卻忘了,自己的心田早已乾裂。

越是渴望被愛,就越容易困在等待的沼澤裡。

一句訊息沒回、一個眼神沒對上、一次關心沒如預期,心裡就像被海水灌滿,快要窒息。

在心理學裡,這叫「依附需求的放大效應」。
當我們的內在小孩還在哭泣,渴望被看見、被接住、被全然愛著。長大後的我們便會不自覺地把期待投射在對方身上,彷彿只要對方夠愛我,我就能獲得救贖。

這是一種深層的錯位,我們以為愛在外面,但其實它藏在自己靈魂的最深處。

而這些外在的等待,是為了引導我們回頭看見自己—那個早已等了太久太久的內在自己。

渴望本身不是罪,但若你把靈魂綁在別人手上,那就注定會一次次被拉進情感的海溝。

你可以渴望被愛,但更重要的是,先學會在無人擁抱的時候,自己就是那片海。

安靜、深沉,足以盛住自己所有的波濤洶湧。

你只需要,允許自己,不再苦苦等候。因為真正的愛,是你願意自己先靠近自己那一刻,才會開始流動。